如何吃的方便又健康美味 - 認識食品標示
對大多數人來說,在緊湊的上班、上課、育兒之後,吃的方便和美味已經是個不可獲缺的基本需求。
同時面對著現代生活的各種壓力,如何健康的吃也是大家很關心的課題。
但是,「方便、美味」 和 「健康」 是只能各自待在天平的兩端互不見面?
還是說他們都可以往中間靠一點,取得一個平衡?
目錄
好媽:「這一攤『真正好』的魚丸看起來很不錯,價格又便宜,我來買回去試試看!」
飽媽:「好媽,我跟妳說,我昨天就買了一斤,還跟路口那一家『保證好』的魚丸比較過。『保證好』的比較紮實好吃,雖然貴一點,我還是會買『保證好』的。」
好媽:「飽媽真是厲害!為了家人,當然要買比較好的啊!」
為了家人的健康,婆婆媽媽在市場裡都會不遺餘力的多方比較,為的就是找的好的攤商,買到好的食物來煮給家人吃,守護家人的健康。
透過 「食品標示」,每個人都可以是家裡的『婆婆媽媽』,找到比較好的食物,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把關!
尋找『5』的遊戲
幾年前開始接觸健康管理課程,其中一堂課有提到 「食品標示」 ,那時是第一次知道可以從「食品標示」來解讀食品,讓我們知道吃進身體的是什麼東西。
那次課程的課後作業是這樣的: 老師要我們帶著小朋友去超市,假如小朋友有挑到食品標示中「成分」數目為「5個或以下」的零食,就請大人慷慨解囊買下來。
週末對著小朋友們說著遊戲規則,並帶領他們去超市玩起購物遊戲。我第一次看到他們認真的拿起各式五彩繽紛的零食,翻到背後看「成分標示」。
我相信他們看不懂上面的字(因為也有很多字我看不懂),但他們會數著產品成分有幾項。
那天在超市裡,從頭走到尾、從第1區走到第N區,完全沒有挑到可以買的零食。
『食品標示』賦予民眾對食物『知的權利』
「能夠上架的食品,包含零食,大部分都是通過國家食品安全規範的,是可以合法販售的」。
但是,「要不要買、要吃多少以及要多久吃一次,完全取決於個人的選擇」。
拉回到「食品標示」的部分,「成分」除了原形食材,「食品添加物」 也是強制規定要被列上去的。
「食品添加物」 的定義,根據「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三條」,指的是:
「為食品著色、調味、防腐、漂白、乳化、增加香味、安定品質、促進發酵、增加稠度、強化營養、防止氧化或其他必要目的,加入、接觸於食品之單方或複方物質。」
換句話說,使用食品添加物,是為了要讓食品
「在製造、運送或儲存的過程中不易變質」
「更美味、更安全」
更白話一點來說就是 「方便、安全、美味」 的意思。
維他命等營養補充品會比較牽涉到「健康」的部分,這篇文章單純聚焦在「一般食品」。
雖然食品添加物在法令規定範圍內的使用是合法的,但是從法的角度來看,
「方便」、「安全」 和 「美味」 是重點
「健康」 並不是主要目的。
用『腦袋』吃東西,讓你吃出『健康』
大部分的食物一定都是 「方便、美味」,這是大家不需要傷腦筋,大部分廠商一定會做到的事。
也因為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 「方便、美味」 同時又要兼顧 「安全」,選購含有食品添加物的產品常常是必須而且不可避免的。
要同時吃出 「健康」,「消費者」 也要負起自己該有的責任,去學習瞭解 「食品標示」:
- 利用食品標示來關心我們吃進去的食物(食品)
- 挑選相對好的產品
- 控制吃進去的份量和吃的頻率
花一點點功夫,傷一點點腦筋,讓我們學習在各種鋪天蓋地的 「廣告」和「業配文」 中,用腦袋瓜把關吃進嘴巴的東西,「吃出美味也吃出健康」。
食品標示
底下是一張實際販售商品的食品標示,在我們之後的文章會逐一說明如何看懂各個項目,同時建立正確的觀念來運用相關資訊。